学术探索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凶?瑞金医院胰腺中心早筛探

沈柏用教授具体说到:“胰腺癌总体的一年生存率是20%,五年生存率是5%-7%。在我们胰腺中心,如果说胰腺癌是被早期发现,也就是说有机会做一次根治手术。那么经根治手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以从20%提升到70%,五年生存率可以从5%-7%提高到17.6%以上。这是非常大的提升。对非常早期的胰腺癌患者,在我们胰腺中心经治疗可以达到接近37%的五年生存率。所以,早期发现对胰腺癌的整体治疗非常关键。”
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留给早期发现的窗口期非常短

“我们发现对很多肿瘤,特别是胰腺癌,如果按照传统手段,发现的时候,其实已经晚了。现有手段中,影像学能看见的肿瘤,说明肿瘤已经很大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关注cfDNA甲基化,它可以比肿瘤指标在更早时去发现癌症。”沈柏用教授分析,以燃石的技术为代表,泛肿瘤中的cfDNA甲基化都有应用场景,但胰腺癌是比较特殊的肿瘤,早发现的机会可能“稍纵即逝”,治疗机会没有了,意味着患者生存的机会就没有了。所以,技术要求必须非常“硬核”,把敏感性、特异性都做到极致。这也是瑞金医院胰腺中心正在全力推进的工作。

抓住癌细胞的痕迹

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从肿瘤的发生发展角度探路,《通过cfDNA甲基化进行胰腺癌早期检测及风险分层》报告肇始于此。“我们认为只要有癌细胞,理论上来讲就会有痕迹,这个痕迹我们目前抓住的是cfDNA甲基化,我们觉得它对整体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非常有益的。”沈柏用教授称。

糖尿病的发生跟胰腺癌的发生之间有关联?糖尿病的发现是否可以为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一些参考?

第三,如果是2型糖尿病患者,也是高风险人群。

第二个风险是年龄因素,60岁以上得胰腺癌的风险是高的。

全球发病率走高

“基于目前用户,已形成一个高风险人群随访名单。我们要把这些人群好好管理起来,让他们用早诊手段来进行检测,为他们争取不一样的治疗结局。”沈柏用教授同时谈到,基于这些数据,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特征,比如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与饮食相关,如果一个人长期高蛋白、高脂饮食,通俗说,“吃得老好”,容易得胰腺癌。

“当然,当前胰腺癌更多是综合治疗,手术只是手段之一。大家都觉得好像胰腺癌只要能开掉,就有救了。但你会发现,很多胰腺癌,非常早期的1公分的肿瘤,开刀后六个月就复发。所以,我们现在对胰腺癌的治疗策略是综合考量,选择最好的手术时机、综合应对多种治疗手段。”?沈柏用教授补充说。

胰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、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,约90%的胰腺癌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(PDAC)。近十年来,其发病率逐年增高。遗憾的是,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。

癌中之王:

早期胰腺癌患者与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别。面对如此凶险的“癌王”,早诊早治仍是关键。

第二是胰腺癌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。胰腺癌的手术在整个普外科中,被称为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因为这个手术极其复杂。举例说,胰头癌手术要切除1/4的胃、十二指肠、胆囊、总胆管和胰腺头部,还要重建胰腺与小肠、小肠与胆管以及小肠与胃,是非常复杂的手术。此外,胰腺部分本就是一个非常小的空间,周围又密布重要管道,比如肠系膜上动脉,一旦侵犯,不能切除,一切,小肠全坏死;腹腔肝侵犯了,也不能切,一切,肝脏没血了。所以,这个手术的复杂性就造成它的切除率非常低。

这也是瑞金医院胰腺中心、交大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非常关注的问题,即全生命周期的胰腺癌管理。“以前我们说的是疾病管理,患者得了胰腺癌之后,我怎么来管理,但今年,尤其是这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后,我把这个概念推至全生命周期,对那些还没得胰腺癌的高危人群,我们也要管理起来。我相信这会对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效果有很大改善。”沈柏用教授说。


防治肿瘤,已引发全球医学界的关注,在相关防治政策下,一些肿瘤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,但有一种癌症的全球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,它就是胰腺癌。更要命的是,因其恶性程度高、起病隐匿、早期症状不典型,80%的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,生存期变得十分有限。凡此种种,胰腺癌得名“癌王”。